通过创新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大大超出预期。二月开始,中国出现供给危机,全球经济停滞,贸易受限,医疗用品短缺。需求冲击也随之而来。于是,全球物流、供应链进行大规模调整。
2021年-05月-10日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大大超出预期。二月开始,中国出现供给危机,全球经济停滞,贸易受限,医疗用品短缺。需求冲击也随之而来。于是,全球物流、供应链进行大规模调整。
争夺运输船只和集装箱
集装箱和运力的竞争造成了全球物流供应链混乱。泰国大米运输困难;加拿大豌豆囤积;印度白糖堆积如山,无法卸货。
引起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可用的集装箱和船只减少。疫情初始,大家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随后的基础设施投资又让钢铁价格涨到史上最高。因此,相较于将旧船只和集装箱闲置,报废它们反而更加划算。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封锁,疫情难以控制,导致港口卸货困难,库存堆积,美国尤为严重。疫情在中国很快得到控制,使得中国到北美的货物海运和中欧铁路运输需求激增。压力开始聚焦到集装箱返程时是载物还是空返上,运输公司会考虑边际利润。亚洲到美国和亚洲到大洋州的贸易线利润太高,以至于港口船只不够的用的情况下,运输公司不等装货就匆匆把集装箱送返亚洲。
可用的集装箱有限,导致购买租赁新集装箱的价格上涨。目前中国集装箱厂商每只新集装箱售价在2500美元左右,而去年仅售1600美元。仅过去半年,集装箱租费率上涨约50%。
2020年5月起,自东向西所有航线的集装箱海运费率也在疯狂上涨,最高费率堪比跨太平洋运输。新冠疫情爆发后,向东的海运费翻了超过一番,创下历史新高。东南亚到美国40英尺集装箱单价约从2000美元激增到4500美元。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里,海运都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研制疫苗和运输疫苗是两码事
各国竞相希望接种疫苗终结疫情,加剧了冷链物流的压力。控制温度是疫苗运输的一大挑战。通过温度追踪发现一些疫苗在运输中可能温度过高,德国一些城市新冠疫苗接种活动面临延迟。在中国,首要疫苗出口企业之一脱颖而出。冷链解决方案专家温瑞通(Envirotainer)受到关注,将中国疫苗运到塞尔维亚、土耳其以及智利都相继实现。
温瑞通使用一种外接电源制冷。这种电源的尺寸和电能标准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一种被称为“生命保温桶”的保温装置,能够不用电源,仍在几周里维持极冷效果。它由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和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资助的中国公司澳柯玛(Aucma)发明,为在经济发展不足地区安全经销疫苗提供了可能。
实现全球物流数字化迫在眉睫
无论是货运代理还是冷藏运输,传统上非常依赖人际的运输,又或者出现过的一系列的全球物流方式,都必须面临后疫情世界的挑战,即一些需求一成不变。换句话说,消费者要继续生活,想要低价商品,这种需求在经济倒退时期尤为明显。公司在成本更高的国内市场生产商品或花费更多钱在高价航运上就无法获得更多利润。
高效运营以节省资金并提升制造能力的压力仍会持续。新的竞争便是全球物流公司数字化,使其在保持竞争力的情况下更加灵活。